剪不断的缘,诉不完的情 :詹政洁:说说我与侦监业务竞赛的事
发布时间:2016-12-27
我2008年9月参加工作,直到现在已经八年有余,说起我与检察工作的缘分,其实就是和侦监工作的缘分,因为我参加检察工作以来,一直就在侦监部门工作。说起我和侦监工作的缘分,又和侦监业务竞赛分不开,因为从我参加工作至今,已经参与了七次共三届的业务竞赛,见证了第二届到第四届全国侦监业务竞赛的历史。回顾我与侦监业务竞赛的渊源,要从六年前开始说起。
2010年,当时我还在福建省武夷山检察院工作,任侦监科内勤,主要工作就是接送案、陪提审、陪出现场、摘录证据等,简单说就是打杂,虽然干的都是杂事,但也让我对全科的工作有了全面的了解,学习到了很多。当时恰逢第二届全国侦监业务竞赛开幕,各地都在比赛,我糊里糊涂参加了南平的比赛,糊里糊涂拿了个能手,原本也想是不是争取去全省比赛试试啊,但当时我已经考上了奉化检察院的选调,向往东部发达地区的我,早已经情定奉化,所以那次比赛就止步于市里。
在忙碌的办案之余,得以让我再次与侦监业务竞赛牵上缘分的,是在我在机缘巧合之下搜到的一篇宝典。它是宁波市院侦监处副处长金君德老师写的一篇文章,名字叫做如何规范制作《审查逮捕案件意见书》,这是我看到的第一篇系统介绍审查逮捕意见书制作的文章,写的字字珠玑,我看到后如获至宝,受益良多,也正因这篇文章,我开始踏上了不断竞赛,不断失败,不断挑战的不归路。
2013年,第三届全国侦监业务竞赛开幕了,我们院争先创优的氛围一直都比较浓厚,所以我也踊跃报名参加比赛,因为获得宝典的关系,我在宁波的两次岗位练兵中侥幸取得了较好的成绩,也因此有机会参加全省的比赛。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全省比赛,在市院金处的带队下,我和江北杨安保、慈溪徐京发、北仑幺惠君四名选手多次研讨,多次练习,多次实战,准备充分,信心满满,可谓是势在必得,但是在比赛时大家因为定性出错,最终满盘皆输,宁波四人全军覆没。记得答辩的时候,我们紧张的计算分数,希望我有机会挤进十佳,然而现实是残酷的,我最终拿了第13名,仅获得一个优秀,这届比赛也就止步于省里。
比赛回来,一度很失落,但得益于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、支持与鼓励,我迅速的调整状态,继续投入到办案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去。
2015年年底,我和江北区院的杨安保又被宁波市院选中参加省院的比赛,一开始我是回避的,认为自己能力不足,也没有自信。后来我和杨安保聊了会,认为宁波市院能够让我们两个失败者再次参加全省比赛,是对我们的信任,我们没有理由推迟,于是,我们的斗志慢慢的又点燃了起来!这次比赛,由宁波市院的徐小明副处长带队,我、杨安保、慈溪温春燕、镇海裘婧倩四人代表宁波开始出战!
此次比赛市院高度重视,从今年三月份就开始把我们召集起来进行集训,每天梳理各个罪名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,攻读各类理论书籍、研究刑审参考等案例,目的是打好基础,练好基本功。在准备全省比赛的期间,得益于省院领导的推荐,今年6月份,我到最高检侦监厅参与了诈骗案件审查逮捕指引的视频授课,准备授课的那几个月我的压力很大,因为从来没有在那样的平台讲过课,很怕会讲不好,同时还要准备比赛,精力难免分散,好在充足的集训时间让我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准备。最终经过多次修改讲课稿及PPT,多次试讲,总算顺利完成任务。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,使我对诈骗案件及关联罪名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,得到了各级院的领导、专家的指点和帮助,并认识了全国各地的侦监同仁,通过培训交流带动学习,通过学习促进办案,感到受益匪浅。
2016年8月,全省比赛开幕。来到同样的考场,面对似曾相识的考题,我竟有些发怵,当时我的压力较之三年前还要大,主要因为自己是第二次比赛,无论是准备时间还是复习范围都比上届要全面深刻,而且去高检院讲过课,领导和同事们都对我寄予了很高的期望。那几天状态很差,几乎睡不着觉。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,经过三天的比拼,和上届一样,我再次因为定性出错,笔试分不理想,在答辩的时候我们同样在煎熬的计算成绩,希望能够挤进十佳,但最终还是以总分十二名的成绩败北,三年来的业务磨炼,五个月的努力,仅是让我前进一名。
此后我一度十分的颓废,认为自己辜负了上级院和单位领导对我的信任,好在单位的领导和同事们都很鼓励和支持我,在大家的帮助下我又重新站了起来,全面总结了失败经验,参加了全省二次选拔比赛,经过残酷的比拼,最终在今年8月底,省院确定了我和杭州江干的蔡艺枫、嘉兴市院的卓凯三名选手参加全国的比赛。我很感谢省院能够给我这次比赛的机会,因为历届以来,能够参加全国比赛的选手一般都是全省业务竞赛的佼佼者,从来没有在全省十佳以外挑选选手的,所以我也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。
今年9月份到11月份,在省院的贾处、林处等多位领导的指导帮助下,我和另两位选手在桐庐进行封闭式集训,通过大量的练习、日以继夜的看书、多次的讨论交流、学习全国先进的经验,在11月初参加了江浙沪皖四省联考,自己的理论基础、知识储备、应试能力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。
11月中旬,我们浙江团队前往福州参加了全国侦监业务竞赛,四天的比赛过程十分的残酷,一方面是等待的煎熬,另一方面是高强度的比拼,如实务笔试A卷,让你四个小时写一个审查报告,涉及四大犯罪事实,考点包含了交通肇事、包庇、危险驾驶、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、职务侵占等多个罪名。实务笔试B卷,两本200多页的卷宗,让你4小时写一个侦查活动监督报告和两个立案监督报告,时间特别的紧凑,我甚至一度想要放弃。值得欣慰的是,这次比赛比较注重考察实务能力,不以一时的定性定输赢,而是注重全方位的能力比拼,我在平时的大量办案的积累,特别是污染环境、危害食品安全等类案件的办理给我带来了优势,最终获得了总分名列第三的成绩,获得了业务标兵的称号。
回顾这八年多来的工作、比赛生涯,有过失落,有过喜悦,过程很煎熬,道路很曲折,但总体而言,比赛带动了工作,工作又促进了比赛,我感到很有收获,特别是今年这大半年的学习集训比赛生涯,让我得以静心思考、总结、学习,也有不少感触,主要有四点:
一是要勤于学习。在我集训期间,最为开心之事莫过于大家一起讨论案件,包括各大法治热点问题:如借虎杀妻案、掉包扫描二维码案等等,还有对自己平常困惑的问题包括诈骗不法原因给付、短缩的二行为犯、财产性利益等进行专题讨论。讨论之后我就将成果梳理记录在册,虽然研究成果考试没有用上,但是在学习过程中,发现问题,思考问题,解决问题的过程也让我们很有收获。经过长期的总结学习,我发现随着研究越加深入,发现的问题越多,这段时间,又出台了电信诈骗、拐卖妇女等多个司法解释,应接不暇,面对当前复杂多变的形势,深感学无止境。我在平时工作中总是以办案忙没有时间为借口疏于学习,也没有写过高质量的调研文章。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将要继续学习,勤于调研,希望单位的各位调研高手、各位前辈多加指点,也希望单位能够多举办一些诸如案例研讨、学习沙龙、专题调研之类的活动,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,共同促进,共同提高。
二是要严谨精细。我们面前的每一本卷宗,都关联到一个人的人生,我们所做的每个决定,都可能影响当事人一辈子。正如我之前说的那个公安所做的假案,虽然现在的办案较之以往规范许多,但是我们也不能马虎,比如今年5月份,内蒙男子张嘉伟涉嫌在5000里外的广东故意伤害他人,广东警方称有7名证人对他进行了指认,后来检察机关明察秋毫,对张嘉伟不批准逮捕,避免了错案的发生。这个案子我们就要反思,这些辨认笔录是怎么做出来的?所以我们办理每一个案件都需要特别的谨慎。业务竞赛的时候,经常会考让你从一本案卷里找出所有的侦查监督事项,我当时为此搜集准备了100多条的纠违模版,内容涵盖了公安机关侦查取证的各个环节,虽然这是为了比赛准备的,但也养成了我看案卷特别谨慎细心的习惯,对公安机关的程序瑕疵也特别敏感。我们实践办案公安机关当然不会有那么多问题让你去纠违,但是如果真的出现问题没有发现,后续就会特别被动。比如价格鉴定,如果基准日错误,那么这份鉴定就是无效的鉴定,需要排除,再比如物证的来源,它是怎么来的,是搜查得来还是现场勘查提取的,都需要仔细审查。还有我刚才说的人员辨认笔录,最容易造假,一定要谨慎。
三是要勇于担当。勇于担当一方面在于要敢于挑担,敢于啃硬骨头。现在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,大家都特别忙。我在忙的时候也有过抱怨,认为干多干少一个样,何必这么辛苦。现在回想起来,当时的忙碌办案,虽然辛苦,但是也丰富了我的实务经验,通过办理各类疑难复杂案件,特别是污染环境、危害食品安全等各类新型案件,对我的业务能力带来很大的提升。另一方面,从办案效果来看,我们也需要有所担当,面对性质恶劣的盗抢犯罪,面对污染环境、危害食品安全等危害民生的犯罪,要坚决予以打击。在防止一种倾向的同时,我们要注意防止另一种倾向发生,我们既要要求对案件严谨精细,不放过任何疑点,但是也不能过于畏首畏尾,只敢办理简单案件,对零口供案件、间接证据定案等疑难复杂案件拒之门外。这次高检比赛,释放最大的信号就是,注重实务能力的比拼,包括要对你三年来办理的所有案件进行抽查评查,考试方式也侧重实务,这是好的现象,换句话说,即便从功利的角度想,为了下届的侦监比赛,就需要从现在开始重视自己办理的每个案件。所以我也希望我们单位的年轻同志,特别是有心参加业务竞赛的干警,能够不畏艰难,主动请缨,多办理各类疑难案件,敢于挑担,敢于啃硬骨头,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。
四是要传承精神。这是我参加比赛以来最大的一个感触。我先后两次参加全省比赛,宁波都无缘十佳,而杭州每次四个选手都进入十佳,杭州选手定性都特别的统一,特别的准确,考试的要点都能抓到,无论案件PPT汇报还是答辩,都特别的专业。每届杭州的公诉、侦查监督等各个业务条线,都能诞生全国的十佳、优秀。仅和我一起参赛的江干区院,四届侦查监督比赛届届都在全国获奖。我们很不服气,以宁波的地位、实力,不应该落后杭州那么多,那么为什么?我觉得最大的原因在于传承,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,一种理念的传承,是一种大家积极向上,争先创优,你追我赶,良性发展的氛围。作为每一个奉检青年,都要有这种意识,做个有心人,凝心聚力,在各个领域、各类业务竞赛中为奉化检察增光添彩,将奉化检察文化发扬光大。